问:婴儿出牙时有什么表现?
答:大多数孩子出牙时无明显异常表现。但有些孩子可出现烦躁、喜欢咬东西、流口水较多。有的可出现低热甚至轻微腹泻,令家长们担忧。其实,上述种种表现都是出牙时的正常现象,不必担心。乳牙初萌时刺激到三叉神经末梢,使唾液腺分泌过多的唾液,而婴儿又不会及时吞咽过多的唾液,故这种流口水是正常现象。出牙时,牙龈受到刺激而产生不适感,故宝宝在吃奶时会咬妈妈的乳头,有时吃手来消除不适。此时父母不必担心,可适当给宝宝吃些硬食,如面包干、磨牙饼干之类以助其减轻不适感。
问:婴儿什么时期出牙?为什么有的孩子出牙晚?
答:婴儿的乳牙牙胚自胎龄2-3个月开始发育、钙化,出生时虽口腔中没有牙,但颌骨中已有20枚乳牙及6枚恒牙的牙胚。出生后6-10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,3-12个月之间萌出第一颗乳牙都是正常的。出牙早晚与遗传及后天营养有关。有时由于婴儿发育的情况不同,有的可能晚一些,但如果1岁大的孩子还没有出牙,就算晚了。
出牙迟,常见于孕期营养不全或母亲及胎儿患病影响了乳牙牙胚发育,也可能因宝宝患佝偻病、机体缺钙而影响牙齿钙化,推迟了出牙日期,或患先天性疾病,如克汀病,影响到乳牙萌出。脑发育不全、先天愚型等遗传病都可出现乳牙迟萌。
问:怎样护理婴儿的牙齿?
答:要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,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时,就要进行牙齿护理了,可以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擦洗婴儿口腔黏膜、牙龈和舌,除去这些部位附着的乳凝块。
一般来说,乳牙长出后,每3-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,每年做一次龋齿易感检测,便于及早发现口腔疾患,防止龋病深入,侵犯牙髓或感染牙根周围组织,引起根尖周围炎症。早些发现龋齿,补上窟窿,是防止龋洞扩大的好办法。不过,及时补上龋洞后,家长也应该每隔三个月复查一次,看看龋洞有没有继续扩大,充填的材料有没有脱落,有没有新的龋病发生。
咨询电话:0532-869909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