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染病预防知识|这些季节高发传染病,家长一定要知道!(二)

2021年09月30日 08:47 来源:青岛西海岸新闻网 标签: 传染病

秋冬季是水痘、病毒性肝炎、猩红热、细菌性痢疾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高发季节。上期我们了解了水痘等传染病,本期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还有那些季节高发传染病!

猩红热

病原体: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;空气飞沫传播为主要途径 

易发人群:2~10岁儿童多见

临床表现:

1、发热、 咽疼

2、皮疹(弥漫性针尖大小丘疹)

3、杨梅舌

4、脱屑(第1周末至第2周开始)

并发症:

1、扁桃体脓肿、 急性肾炎、 风湿病等。

2、发生率与治疗早晚有密切关系,治疗早,护理好,并发症少。

预防:

1、返园条件:将病儿隔离,直至咽部细菌培养连续2次阴性为止,隔离一般不少于1周。

2、密切接触检疫1周,检疫内容:儿童有无咽炎症状或扁桃体炎。

治疗:

1、卧床休息,供给充分营养、水分。

2、选用青霉素类药物。

细菌性痢疾

易发人群:由志贺氏菌属痢疾杆菌引起肠道传染病,多见于2~7岁儿童易重复感染,易复发。夏季为高发期。

临床表现

发热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脓血便,重症出现高热、抽风、中毒性休克。

预防:

1、讲卫生,消灭苍蝇。

2、喝开水,餐具消毒;饭前便后洗手。

3、早期隔离治疗儿童,隔离期为症状消失,至2次粪便培养阴性为主,检疫时间:7天;检疫内容:大便次数和性状。

治疗:

不仅消除临床症状,更重要杀灭侵入肠腔内的痢疾杆菌,防止因治疗不彻底造成痢疾,成为带菌者→成为主要传染源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。

手足口病:

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,可引起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、溃疡,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 

传染源: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流行期间,患者是主要传染源。

传播途径:

1、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。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,亦可经口传播。

2、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,也可经口感染,并常造成流行。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。 

临床表现:

1、主要侵犯手、足、口、臀四个部位(四部曲);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、不像药物疹、不像口唇牙龈疱疹、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;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的四不特征。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,如咳嗽、流涕、恶心、呕吐等。 

2、由于口腔溃疡疼痛,患儿流涎拒食。

预防控制原则:

1、加强监测,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。及时采集合格标本,明确病原学诊断。

2、做好疫情报告,及时发现病人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防止疾病蔓延扩散;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,发现疑似病人,及时隔离治疗。

3、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。

4、做好环境、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;饭前便后要洗手,预防病从口入。 

5、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机会;注意婴幼儿的营养、休息,避免日光曝晒,防止过度疲劳,降低机体抵抗力。

6、 医院加强预诊,设立专门诊室、病房,严防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