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才能培养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,保障儿童营养均衡,身体健康呢?
1.首先要培养广泛的味觉适应能力:出生后2~7个月是婴儿味觉发展敏感期,母乳的味道影响婴儿对食物的接收,所以母亲不要挑食偏食,从孕期到整个哺乳期都要均衡营养。从4-6个月开始,应让婴儿早期扩大味觉范围,如米粉、各种蔬菜、水果、蛋黄的味道,逐渐到肉类、鱼、肝类等动物蛋白。使婴儿容易接受各种食物味道。
2.要锻炼正常的咀嚼功能:口腔功能锻炼,进食行为的发育包括:吸吮、吞咽、咀嚼、固体食物摄入、喝或饮的能力。咀嚼功能发育完善不但保证对营养素摄入,有利于胃肠道消化,且对宝宝的语言能力(构音、发音、单词、短句)发育也有直接的影响。
4~6个月:适应勺子,学会闭上嘴唇咽下食物,以防流涎和适应新味道。训练味觉,吸吮、吞咽能力。
6~9个月:用上下唇活动进食,用齿龈咀嚼食物,保护食欲和进食独立性,是咀嚼训练关键期。适宜用泥糊状食物、渐至颗粒状,训练婴儿吞咽、咀嚼。
9~12个月:咀嚼煮软蔬菜,切细的肉类。闭唇进食,锻炼食物在口腔内的运转。食用颗粒状、丁块状食物,锻炼口腔咀嚼运动。
1~3周岁:控制口腔正常运动。学习自己用勺进食及从杯中饮水。适宜吃固体食物,但食物体积大小适宜。
3.建立适宜就餐规律:
饭前准备:让孩子帮助整理餐具、告知孩子饭菜营养、好吃,提高儿童吃饭兴趣。饭前半小时禁吃东西,尤其是甜食等易引起饱腹感的食品。
固定就餐时间:相同时间,每餐间隔3~4小时,进餐时间不超过25-30分钟。
固定就餐地点:地点、餐具、喂养人固定。
适量:少量多次、允许食欲有波动(40%)。
适宜运动:饭前适量运动,体验饥饿感。
4.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:环境相对安静,不玩玩具,不看电视、不讲故事。注意交流,和宝宝面对面进餐、有目光、语言交流(鼓励、夸奖),妈妈的微笑是给孩子的另一种营养,不强迫喂养,吃饭时不训斥宝宝。
5.正确对待零食:餐前两小时不吃零食、不喝饮料、不吃膨化食品、甜食。餐间以水果为零食。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提供容易引起窒息和伤害的食物,如小圆形糖果和水果、坚果、果冻、爆米花、口香糖,以及带骨刺的鱼和肉等。
咨询电话:0532-86995101
(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)
( 青岛西海岸报 王晓莉 通讯员 隋媛媛 柳春华 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