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“爱眼日”,儿童青少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。由于儿童无法用语言表达,也不能自我发现视力障碍,所以家长应当留心观察儿童的表现,从日常生活中尽早发现问题。
日常生活中宝宝眼睛不适临床表现有哪些?
(1)看东西时皱眉、不停地眨眼、时而用手揉眼睛提示可能有远视。
(2)看电视时眯眼、歪头有可能是近视或双眼不等视。
(3)若有夜盲,提示可能有维生素A 缺乏或者是视网膜色素变性。
(4)看书时跳行或用手指导读可能是双眼协调性不好,或者是追踪与调视能力不强。
(5)瞳孔区有白色,同时视力低于正常,提示可能患角膜病或先天性白内障或视网膜母细胞瘤等。
提示: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现象,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。
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眼保健呢?
1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,每次20分钟,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。
2、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,做到保护视力三个“20”法则: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远眺20英尺(约6米)外的景物20秒。
3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每天2小时以上在室外活动“目”浴阳光。户外活动接触阳光,能增加眼内多巴胺释放,从而抑制眼轴变长。
4、读写和握笔姿势做到三个“一”(眼离书本一尺、胸部离桌一拳、手指尖离笔尖一寸)。
5、均衡营养,不挑食不偏食,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食物,少吃甜食和零食。
6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保证每天充足睡眠时间。
7、一旦发现儿童看远处物体模糊、眯眼、频繁揉眼等异常,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,并遵医嘱正确矫正。如果该戴眼镜而不戴,反而会加重近视度数的增长。
8、定期视力筛查和眼部检查
每年为幼儿做眼部检查,了解儿童的视力状态,还能查出可能存在的其他眼病,获得及时的治疗。
(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)
( 青岛西海岸报 王晓莉 通讯员 隋媛媛 殷琪 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