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自古就有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的说法。所谓三九天,就是以冬至这天为“初九”,往后隔九天为“二九”,再隔九天为“三九”。这段时间,是全年最冷的日子!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体,都开始进入阳气衰微、阴气亢盛的状态,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及关节疼痛等虚寒病症易发作或加重。 此时,以艾火熏灸特定穴位,可祛湿散寒、活血化痰,激发阳气,使人体元气充沛,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提高抗病能力。
哪些疾病适合在三九天艾灸?
1、过敏性鼻炎、常年反复感冒者、支气管哮喘、喘息型支气管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慢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2、慢性胃肠炎、肠胃功能紊乱、胃痛,慢性腹泻。
3、颈肩腰腿、关节等受寒冷疼痛者。
4、慢性盆腔炎、痛经。
5、体虚多病者。
哪些女性适合艾灸呢?
1、血虚:
血液亏虚,不能濡养脏腑、经络、组织,以面、睑、唇、舌色淡白,脉细为主要表现。临床主要表现为:面色淡白或萎黄,眼睑、口唇、舌质、爪甲的颜色淡白,头晕,或见眼花,心悸,失眠多梦,健忘,肢体发麻,妇女月经量少色淡、延期甚或经闭,脉细无力等。
是以补血健脾和胃。取穴:中脘、血海、足三里。
2、气虚:
机体元气不足,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,以神疲乏力、少气懒言、脉虚等为主要表现。临床主要表现为:神疲、乏力、气短、头晕目眩,自汗,动则诸症加剧,舌质淡嫩,脉虚。
是以补脾益肺、补气升阳。取穴:肺俞、脾俞、气海、足三里。
3、阳虚:
人体阳气亏虚,其温养、推动、气化等功能减退,以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。临床主要表现为:四肢冷,口淡不渴,或渴喜热饮,自汗,小便清长,或尿少浮肿,大便稀溏,面色㿠白,舌淡胖嫩,苔白滑,脉沉迟无力。可兼有神疲,乏力,气短等。
是以补元气,温肾阳。取穴:命门、关元、涌泉。
温馨提示:
以上选穴为普适穴位,具体施灸时,需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合适的配穴,以加强调理效果!
另外,通过艾灸治疗,对于不孕因素中的风湿类疾病;痛经、宫寒妇科类疾病,体质偏寒者效果尤为显著,特别适合于女性。因为女性属阴,一到冬季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以及身体怕冷的情况,通过艾灸能够提高身体温度增强提高寒冷的能力。
生殖健康科咨询电话:0532-86996489/6512
( 青岛西海岸报 王晓莉 通讯员 隋媛媛 王明蕾 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