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子宫脱垂?妈妈们一定要做好盆底康复!
2021年11月09日 08:47

小李(化名),2016年顺产一小公主,女儿8斤,出院之前,医生叮嘱她42天后一定要去医院做产后检查。当她去妇幼做产后42天检查时,医生说她的盆底肌因为生孩子损伤了,恢复得并不好,并建议她做盆底康复治疗,还告诉她盆底肌损伤的后果,说以后容易出现漏尿、脱垂、性生活不满意等一系列的问题。但她并不在意。直到产后9个月的时候,突然有一天她洗澡的时候摸到下面有块小的“肉团”。第二天,她立马去了医院。医生诊断为“子宫I度脱垂”,她十分后悔,产后42天检查的时候要是听医生的建议做盆底治疗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。那什么是子宫脱垂?该如何预防呢?

什么是子宫脱垂?

正常子宫的位置是呈前倾前屈的状态,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以上。子宫能一直保持这个正常位置是靠着盆底的肌肉、筋膜以及子宫的韧带来支持的。如果这些维持子宫的组织发生了损伤,或者出现过度松弛,那么子宫就会沿阴道下降导致是子宫脱垂。

生完孩子有哪些原因会出现子宫脱垂?

1、急产;

2、分娩时间太长;产妇总产程超过24小时,胎头对阴道及盆底组织的压迫时间过久,对盆底组织也是一种损伤容易造成子宫脱垂。

3、分娩时用力不当;

4、产妇宫口尚未开全,过早用力;

5、未做好会阴保护;

6、分娩时没能很好地保护会阴部;

7、不良生活习惯;

8、产后便秘、经常下蹲、产后下床劳动过早,都会使腹压增加,容易引起子宫脱垂。

如何预防产后子宫脱垂?

1、刺激乳头帮助子宫收缩: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,预防子宫脱垂;

2、盆底肌锻炼;

3、产后42天后应尽早开始做盆底肌治疗,如Kegel运动和阴道哑铃(每天2-3次,每次15分钟);

4、注意姿势,避免久蹲;

5、保持排便顺畅。

咨询电话:0532-86996481

( 青岛西海岸报  通讯员 隋媛媛 刘红霞 报道)